毛血

词典解释: máo xuè 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指鸟兽。 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国语辞典注音 ㄇㄠˊ ㄒㄧㄝˇ  拼音 máo xiě1. 鳥的毛和血。▶ 唐.杜甫〈畫鷹〉詩:「何當擊凡鳥,灑平蕪。」2. 祭神用的動物之血。▶ 《禮記.郊特牲》:「,告幽全之物也。」3. 人的毛髮血氣。指體力。▶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日益衰,志氣日益微。」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982页 第6卷 999

词典名字:

毛血

词典发音:

máo xuè

国语辞典
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指鸟兽。 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基本解释

毛血[ máo xiě ]

⒈  鸟的毛和血。

唐·杜甫〈画鹰〉诗:「何当凡鸟,毛血洒平芜。」

⒉  祭神用的动物之血。

《礼记·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⒊  人的毛发血气。指体力。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引证解释

⒈  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孔子家语·问礼》:“玄酒以祭,荐其毛血。”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则有毛血之荐。”

⒉  指鸟兽。

杜甫 《雕赋》:“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斯亦足重也。”
李纲 《答宾劳》:“譬犹仗下之马,韝上之鹰,饱毛血而不搏,飫芻豆而不鸣。”

⒊  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毛血

  • 毛血是汉语词语,拼音máo xuè,是动物或人的毛与血,鸟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