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词典解释: shuǐ zhì 1.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ㄟˇ ㄓˋ  拼音 shuǐ zhì動物名。環形動物蛭綱。體長扁,色黑綠,尾端及胸腹面各有一個吸盤。生於池沼或水田中,好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為「馬鱉」、「螞蝗」。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331页 第5卷 876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

词典名字:

水蛭

词典发音:

shuǐ zhì

国语辞典

水蛭 shuǐzhì

[leech] 构成蛭纲的许多肉食性或吸血性环节动物。这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通常直接发育,主要见于淡水,少数属于海生,某些热带类型为陆生

基本解释

水蛭[ shuǐ zhì ]

⒈  动物名。环形动物蛭纲。体长扁,色黑绿,尾端及胸腹面各有一个吸盘。生于池沼或水田中,好吸食人畜的血液。

英语leech

德语Blutegel (S)​, kleiner Blutegel (S, Bio)​, Nassauer, Achterliek (S)​

法语sangsue

引证解释

⒈  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水蛭》。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湖中水蛭甚多……散入田中,啑人之血。”
邓子恢 张鼎丞 《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封建地主、军阀官僚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像一群吸血的水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水蛭 (动物)

  •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