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嘴

词典解释: shā zuǐ 1.亦作"沙觜"。 2.一端连陆地﹑一端突出水中的带状沙滩。常见于低海岸和河口附近。国语辞典注音 ㄕㄚ ㄗㄨㄟˇ  拼音 shā zuǐ地理學上指河水搬運泥沙至河口附近海中堆積而成的帶狀沙地。一端尖銳,一端與大陸相連。若海岸為彎形,延長,兩端皆與大陸相連,成堤岸狀,稱為「沙堤」。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416页 第5卷 96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26页

词典名字:

沙嘴

词典发音:

shā zuǐ

国语辞典

沙嘴 shāzuǐ

[barrier spit;sand spit] 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基本解释

沙嘴[ shā zuǐ ]

⒈  地理学上指河水搬运泥沙至河口附近海中堆积而成的带状沙地。一端尖锐,一端与大陆相连。若海岸为弯形,沙嘴延长,两端皆与大陆相连,成堤岸状,称为「沙堤」。

德语Spieß (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沙觜”。一端连陆地、一端突出水中的带状沙滩。常见于低海岸和河口附近。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词:“宿鷺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宋史·河渠志七》:“自春徂夏不雨,令官吏发卒开淘沙觜及濬港汊。”
何景明 《观涨》诗:“旋看雨霽势亦止,沙嘴忽落千尺水。”
清 吴敏树 《君山月夜泛舟记》:“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沙嘴

  • 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