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砾

词典解释: shā lì 沙子和碎石块:秋风吹滩起|大风起,击面。国语辞典注音 ㄕㄚ ㄌㄧˋ  拼音 shā lì細沙子和碎石塊。▶ 《後漢書˙卷六十一˙黃瓊傳》:「所謂抵金玉於沙礫,碎珪璧於泥塗。」或作「砂礫」。

词典名字:

沙砾

词典发音:

shā lì

国语辞典

沙砾 shālì

[grit] 沙和碎石子的合称

基本解释

沙砾[ shā lì ]

⒈  细沙子和碎石块

如:「道路整修工程正在进行中,到处都是沙砾。」

引证解释

⒈  沙子和碎石。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南史·隐逸传上·孔道徽》:“尝见山谷中有数百斛钱,视之如瓦石不异。采樵者竞取,入手即成沙砾。”
晁补之 《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但见 黄河 咆哮奔 碣石,秋风吹滩起沙砾。”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僵绝的冰流澌澌的溅裂,飞舞的沙砾阵阵的扫掠。”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沙砾 (词语解释)

  • 沙砾是一个词语,读音为shā lì,指沙子和碎石。一种比岩石颗粒要小但比粉砂粗糙的沉积物,粉粒的直径介于0.06和2.0毫米之间。是岩石经风化、剥蚀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