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

词典解释

古地名。又名沙阜、沙海、沙窝。在陕西大荔南洛、渭之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宇文泰大败高欢于此。地多沙草,宜畜牧。唐置牧监于此,杜甫曾两至其地,有《沙苑行》《留花门》二诗。唐末废。宋乾德三年(965年)复置,金废。

词典名字:

沙苑

词典发音:

shā yuàn

国语辞典
地名。在陕西大荔县南,临渭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处宜于牧畜。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大败高欢于此。唐于此置沙苑监。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 陕西 大荔县 南,临 渭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处宜于牧畜。 西魏 大统 三年, 宇文泰 大败 高欢 于此。 唐 于此置 沙苑 监。

杜甫 《留花门》诗:“沙苑 临清 渭,泉香草丰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沙苑

  • 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汉时期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唐在此置牧马监。南北朝高欢与宇文泰大战于此。五代后逐渐演变为明代中后期池涸沙徒、旱涝频繁的环境恶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