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阴

词典解释


古县名。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治今河南孟津东北。隋初移治今宜阳东,大业初废入洛阳县。
旧县名。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为便利东南漕运,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古汴河口筑河阴仓,并置县。江淮地区粮运经汴渠西来至此,纳贮河阴仓,然后候水转运,经黄河、渭水运往长安。元明时县治一再迁移,皆在今荥阳市东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并入荥泽。1913年复置,1931年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词典名字:

河阴

词典发音:

hé yīn

国语辞典
  • 黄河南岸之地。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黄河 南岸之地。

    国语·晋语九》:“与 鼓子 田於 河 阴,使 夙沙釐 相之。”
    韦昭 注:“河 阴, 晋 河 南之田。”
    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 汭,驱马 大河 阴。”
    李善 注引《穀梁传》:“水南曰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河阴

  • 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