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

词典解释: fǎ xǐ 1.佛教语。谓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国语辞典注音 ㄈㄚˇ ㄒㄧˇ  拼音 fǎ xǐ因聽聞佛法,而產生的喜悅。▶ 南朝梁.武帝〈摩訶般若懺文〉:「願諸眾生,離染著相,迴向,安住禪悅。」▶ 宋.蘇軾〈贈王仲素寺丞〉詩:「雖無孔方兄,顧有妻。」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499页 第5卷 1044

词典名字:

法喜

词典发音:

fǎ xǐ

国语辞典
佛教语。谓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基本解释

法喜[ fǎ xǐ ]

⒈  因听闻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南朝梁·武帝〈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
宋·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维摩经·佛道品》:“法喜以为妻,慈悲以为女。”
南朝 梁武帝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迴向法喜,安住禪悦。”
宋 苏轼 《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钱谦益 《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二:“满室天花都不著,长留法喜伴 维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喜 (文字)

  • 法喜,为佛教语,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也常常取她的引申意义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产生的现象。在《拾遗记》中记载了有关法喜与隋炀帝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