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词典解释

位于欧洲西部,包括科西嘉等岛屿。西濒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同英国相望,东北、东、西南邻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西班牙、安道尔,东南滨地中海。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人口5 800万(1995年),82%是法兰西人,还有阿尔萨斯人,布勒通人、科西嘉人、马斯克人、佛兰芒人等。居民73%居住在城市。多信天主教。法语为国语。首都巴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南部为中央高原,东部是阿尔卑斯山地,西南部边境有比利牛斯山脉,北部为巴黎盆地。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常年有雨;东部和山地有轻度的大陆性;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山区达1 500毫米以上。主要大河有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和罗讷河等。铁、铀和铝土储量比较丰富,还有钾盐、煤等。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来此定居。843年成为独立国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法兰西共和国。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主要的殖民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4年德国占领军被逐出,恢复主权。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工业发达,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重要部门有机械(汽车、飞机、造船、电机等)、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纺织、化妆品、食品加工等。核电工业发达。农业亦盛,主产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烟草、葡萄、蔬菜、苹果和花卉。葡萄洒产量居世界前列。乳、肉用畜牧业和养鸡业兴旺。世界主要出口贸易国,输出机器、汽车、化学品、纺织品、钢铁、石油制品、化妆品、粮食和葡萄酒等;输入燃料(石油)、原料等。旅游业重要,1995年国外游客约6 000万,居世界第二位。

词典名字:

法国

词典发音:

fǎ guó

国语辞典
西欧国家。西临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面积5516万平方千米。人口5800万(1995年)。首都巴黎。大部分为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部低。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经济发达。世界工业大国之一。核电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领先。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甜菜、葡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肉、乳产量居西欧前列。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旅游业发达。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