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

词典解释: fǎ tiān1.效法自然和天道。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490页 第5卷 1035

词典名字:

法天

词典发音:

fǎ tiān

国语辞典
效法自然和天道。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效法自然和天道。

庄子·渔父》:“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
成玄英 疏:“愚迷之人反於圣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适。”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立九卿以法天。”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规天矩地……顺阴阳,布时令,陈肃圣哲谋,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天

  • 法天(?~1001),中印度人。原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宋朝开宝六年(973)来中国,初住漉州蒲津,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赞等,由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执笔缀文。至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由州府官上表进之,帝览大悦,召入京师,敕赐紫衣,因而敕造译经院。七年,师与天息灾、施护等,蒙帝召,居于译经院,各译所携之梵本。至七月,师译出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帝赐号‘传教大师’。赐谥‘玄觉大师’。自太平兴国七年至咸平三年十一月,师所译之经共有四十六部七十一卷。另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则谓法天与同时代之译经僧法贤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