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

词典解释

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奉命邀刘备入蜀拒张鲁。他献策刘备,劝其乘机取蜀。刘备占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并采其策,攻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夺取汉中。后任尚书令、护军将军。

词典名字:

法正

词典发音:

fǎ zhèng

国语辞典
1.法政;法制。 2.礼法规矩。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法政;法制。

荀子·性恶》:“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杨柳桥 诂:“法正,犹法政也。”
《荀子·性恶》:“凡 禹 之所以为 禹 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

⒉  礼法规矩。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高柴 ﹞为人篤孝而有法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正 (东汉末年谋士)

  •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