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词典解释

欧洲中部国家。北濒波罗的海,陆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和德国。面积约31.27万平方公里。人口3 840万(1995年),98%是波兰人,余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等。90%居民信奉天主教。波兰语为国语。首都华沙。地势南高北低,四分之三地区为平原和低地,全境平均海拔仅173米。南部为丘陵,南部边境属喀尔巴阡和苏台德山脉。河网稠密,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等。属温和大陆性气候,自西向东,自北而南,由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山区可达1 000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27%。矿藏以煤为主,南部上西里西亚煤田为欧洲最大煤田之一;硫黄和铜的储量居欧洲首位,还有钾盐、岩盐、铅、锌、天然气等矿。公元965年建立波兰大公国。1569年与立陶宛组成由波兰贵族统治的国家。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瓜分。1918年波兰和立陶宛分别恢复独立。1939年9月被德国法西斯侵占。1944年7月22日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9年12月29日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工业较发达,主要有煤炭、钢铁、机械制造、造船、汽车、电子、化学、电力、有色冶金、纺织、食品等。以华沙和罗兹为中心的中部地区是全国最大工业区。耕地占国土面积47.1%,主产小麦、黑麦、大麦、燕麦以及马铃薯、甜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牛、猪为主。出口主要为煤、钢材、铜、硫黄、船舶、车辆和纺织产品等,进口以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铁矿石、棉花和粮食为主。

词典名字:

波兰

词典发音:

bō lán

国语辞典
中欧国家。北临波罗的海。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62万(1995年)。首都华沙。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较发达。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煤储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波兰 (波兰共和国)

  •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 波兰在10世纪末建立波兰王国,1569年与立陶宛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后国力衰退,并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中亡国几个世纪,一战后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又在二战中被苏联和德国瓜分,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0年爆发团结工会大罢工,1989年实行总统和议会制,同年改名为波兰共和国,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 波兰是一个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无论在欧盟,还是国际舞台的地位都与日俱增,自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以来,经过9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波兰已经成为西方阵营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 2016年11月19日,在波兰克拉科夫神恩大教堂内,在波兰总统的见证下,神父们宣布耶稣为波兰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