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坛

词典解释: tài tán 1.古代祭天之坛。在都城南郊。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ㄊㄢˊ  拼音 tài tán古代燔柴祭天,設於南郊的祭壇。▶ 《孔子家語.卷七.郊問》:「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柴戴冕。」

词典名字:

泰坛

词典发音:

tài tán

国语辞典
古代祭天之坛。在都城南郊。
基本解释

泰坛[ tài tán ]

⒈  古代燔柴祭天,设于南郊的祭坛

《孔子家语·卷七·郊问》:「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天之坛。在都城南郊。

礼记·祭法》:“燔柴於泰坛,祭天也。”
孔颖达 疏:“谓积薪於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於天也。”
《孔子家语·郊问》:“既至泰坛,王脱裘矣。”
李东阳郊祀前一日斋居候驾》诗:“石桥琼砌倚雕阑,树里行宫接泰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泰坛

  • 【词目】泰坛
  • 【拼音】tài tán
  • 【注音】ㄊㄞˋ ㄊㄢˊ
  • 【释义】古代祭天之坛。在都城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