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

词典解释

又名“大渡河铁索桥”。中国现存古老铁索桥之一。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始建,第二年四月建成。古为川、康间交通要道,因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夺取此桥强渡大渡河而闻名。桥净跨长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铁索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其中9条并列,上铺木板,供人、畜通行,另4条作两旁扶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典名字:

泸定桥

词典发音:

lú dìng qiáo

国语辞典
  • 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 大渡河 铁索桥。在 四川省 泸定县 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1935年5月, 中国 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由此处突破敌人封锁强渡 大渡河。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泸定桥

  • 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
  • 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 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