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词典解释: liú xíng xìng gǎn mào 简称“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突然,先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继有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头昏,头痛,食欲减退,3-4日后症状逐渐减轻,年老体弱者可持续1-2周。部分病人可并发肺炎、中耳炎等。传染性强,尤其病后2日,应隔离治疗。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ㄡˊ ㄒㄧㄥˊ ㄒㄧㄥˋ ㄍㄢˇ ㄇㄠˋ  拼音 liú xíng xìng gǎn mào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傳染病。病人口水、鼻涕中的病毒藉咳嗽、噴嚏、說話時散播在空氣中,造成感染。患者出現發燒、上呼吸道發炎、肌肉及神經痛等症狀。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715页 第5卷 126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33页

词典名字:

流行性感冒

词典发音:

liú xíng xìng gǎn mào

国语辞典
  •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畏寒,全身酸痛,咽喉发炎,有时恶心,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可并发肺炎等,甚至引起死亡。
  • 基本解释

    流行性感冒[ liú xíng xìng gǎn mào ]

    ⒈  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传染病。病人口水、鼻涕中的病毒藉咳嗽、喷嚏、说话时散播在空气中,造成感染。患者出现发烧、上呼吸道发炎、肌肉及神经痛等症状。

    英语influenza

    德语Grippe (S, Med)​, Influenza ( /echte/ Grippe )​ (S, Med)​

    法语grippe

    引证解释

    ⒈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畏寒,全身痠痛,咽喉发炎,有时恶心,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可并发肺炎等,甚至引起死亡。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流行性感冒 科普中国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