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说

词典解释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主张天地的关系好像鸟卵壳包着卵黄。天的形体浑圆如弹丸,所以叫“浑天”。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不停地旋转。北极在正北出地36°,南极在正南入地36°。

词典名字:

浑天说

词典发音:

hún tiān shuō

国语辞典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参见“浑天”。

《书·舜典》“璿璣玉衡”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王蕃 《浑天说》:“天之形状鸟卵,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
《社会发展史·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公元一世纪,著名天文学 张衡 提出‘浑天说’第一次打破了‘盖天说’的束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浑天说

  •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