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俗

词典解释

1.浮薄的习俗。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长卿》:“ 长卿 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2.浅薄,粗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 太白 ,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 太白 所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词典名字:

浮俗

词典发音:

fú sú

国语辞典
1.浮薄的习俗。 2.浅薄,粗俗。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浮薄的习俗。

南朝 梁 萧统令旨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长卿》:“长卿 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⒉  浅薄,粗俗。

严羽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 太白,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 太白 所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浮俗

  • 浮俗,出自南朝梁萧统的《令旨解二谛义》,意思是浮薄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