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常山

词典解释

亦称“臭梧桐”。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臭气。叶对生,广卵形至椭圆形。夏秋开花,花白色或淡红色,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核果扁球形,蓝色。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至西南部;日本、朝鲜半岛和菲律宾都有分布。花枝煎汁外用,可为牛马杀虱药;还可作农药。叶亦可制农药。叶、枝和根入药,功能祛风湿,主治半身不遂、风湿痹痛等症,并有降血压和镇痛作用。

词典名字:

海州常山

词典发音:

hǎi zhōu cháng shān

国语辞典
  • 即臭梧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臭梧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二》:“沿堤有木,其叶如桑,其华五出,筒状而薄赤,有微香,碎之则臭,殆海州常山类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海州常山 (植物)

  • 海州常山又名臭梧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8~10月开花后采,或在6~7月开花前采,割取花枝及叶,捆扎成束,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