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
            
            词典解释:
                
敦厚质朴
1.亦作“淳朴”。敦厚,质朴。
《后汉书·崔駰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晋书·刘弘传》:“顷者多难,淳朴弥凋。” 唐 杜甫 《五盘》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绩溪 城处於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2.见“淳朴”。
            
            
                
                
                
                    国语辞典
                    
                        ◎ 淳朴 chúnpǔ
[pure and honest;unsophiscated] 敦厚质朴
言辞淳朴古人风
                     
                 
                
                    基本解释
                    
                        淳朴[ chún pú ]
⒈  敦厚朴实。也作「淳厚」。
引《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识。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
近质朴 淳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淳朴”。敦厚,质朴。见“淳朴”。
引《后汉书·崔駰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晋书·刘弘传》:“顷者多难,淳朴弥凋。”
唐 杜甫 《五盘》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绩溪 城处於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网络解释
                    
                        
淳朴 
淳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ún pǔ,形容人十分诚实,很朴素或比较老实,语出《后汉书·崔駰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例句:歌曲中歌颂的爱情是淳朴的,真挚的,但它服从于抗战,服从于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