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词典解释


古名石头山。在江苏省南京市西。海拔63.7米。三国时东吴在此筑城,亦称石城山。为一红色砾岩低丘,地势险要。有清凉寺、扫叶楼、乌龙潭、驻马坡、崇正书院、六朝南唐遗井(还阳井)等名胜古迹。
山西五台山的别称。

词典名字:

清凉山

词典发音:

qīng liáng shān

国语辞典
  • 又称石头山。在江苏省·南京市西。
  • 山西省·五台山别称。参阅·澄观《华严经疏钞》。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又称 石头山。在 江苏省 南京市 西。 战国 楚威王 灭 越,于此置 金陵邑。三国 吴 筑 石头城,故又称 石城山。山上有 清凉寺、扫叶楼、翠微亭 及六朝南唐 遗井等古迹。其支脉 小仓山 即 清 袁枚 随园 所在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⒉  山西省 五台山 别称。参阅 唐 澄观 《华严经疏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清凉山 (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

  • 清凉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门内,是南京城西的丘陵山岗,山势椭圆,蜿蜒伸展于汉中门至定淮门一带。山高100多米,方圆约4公里,建有清凉山公园。跨虎踞路石头城与之遥相呼应,一雄浑壮阔,一宁静深沉,互为映衬。
  •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石头城,踞于南京城西隅,相传诸葛亮曾称金陵形势为“虎踞龙蟠”,虎踞就指今清凉山。战国时楚威王于此置金陵邑,山存有城,名石城山。三国时,东吴改筑石头城,亦名石头山。另说自江北而来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北宋时更名清凉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