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铜柱

词典解释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和溪州首领彭士然所立的纪事铜柱。彭在与马作战失败后,率领田、向、覃、龚、朱等姓族人(今土家族先人)降楚。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会盟于溪州会溪坪(今湖南古丈境内),立盟誓,刻于铜柱,包括溪州对楚的从属关系,楚对溪州不征赋役、不强买、不兴兵侵害等条款。柱重2 500公斤,高4米。曾被多次迁移,现在永顺县不二门。

词典名字:

溪州铜柱

词典发音:

xī zhōu tóng zhù

国语辞典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所立。后晋天福五年,楚刘勍以火箭焚溪州首领彭士愁寨,士愁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李皋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五代 十国时 楚王 马希范 所立。 后晋 天福 五年, 楚 刘勍 以火箭焚 溪州 首领 彭士愁 寨, 士愁 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 溪、锦、奖 三州印,请降于 楚。楚王 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 李皋 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溪州铜柱

  • 溪州铜柱位于湖南省永顺县。铜柱原立于湖南省永顺县野鸡坨下的酉水河岸,1971年因为修建凤滩水库而迁至距原址约10公里的王村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对铜柱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