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项

词典解释

亦称“随漕”。明清*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的总称。清运往北京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运往通州(今属北京市)的改兑米征一斗七升至四斗。还有随漕征收的轻赍、易米折银、官军行月、赠贴、席木板竹等项,征解与正税无异,地方浮收尚不在内。清初部分漕项折征银两,道光、咸丰时并入地丁带征。漕粮改征银两后,未经归并漕项,统并入正税征收。

词典名字:

漕项

词典发音:

cáo xiàng

国语辞典
明清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魏源 《筹漕篇下》:“是漕项正帑足办漕,尚何取乎帮费。”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寻得部覆,不准减银,顾駮漕项词重,駮地丁词轻,於法可更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漕项

  • 漕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 xiànɡ,指明清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