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伏

词典解释

谓心星(大火)隐没。《左传·哀公十二年》:“ 丘 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 杜预 注:“火,心星也,火伏在十月。”《新唐书·历志三上》:“《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小雪后十日,晨见。”

词典名字:

火伏

词典发音:

huǒ fú

国语辞典
谓心星(大火)隐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谓心星(大火)隐没。

左传·哀公十二年》:“丘 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
杜预 注:“火,心星也,火伏在十月。”
新唐书·历志三上》:“《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小雪十日,晨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火伏

  • 火伏,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uǒ fú,解释是谓心星(大火)隐没,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