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珠

词典解释


透明能聚阳光引火的珠。《新唐书·南蛮传下》:“婆利者,……多火珠,大者如鸡卵,圆白,照数尺,日中以艾藉珠,辄火出。”
宫殿、塔庙正脊上作装饰用的宝珠。有两焰、四焰、八焰等不同形式。宋以后多改用瓦作。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词典名字:

火珠

词典发音:

huǒ zhū

国语辞典
1.即火齐珠。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火齐珠。参见“火齐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 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鍮石。”
《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 贞观 ﹞四年,其王 范头黎 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是庙基址中和殿 东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火珠

  • 火珠,引证解释:即火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