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疮

词典解释

针灸学名词。又作“灸创”(见《武威汉代医简》。施用直接灸后所引起的局部化脓现象。《针灸资生经》《明堂灸经》:“凡着灸得疮发,所患即瘥。”应注意护理,以防溃烂不愈。

词典名字:

灸疮

词典发音:

jiǔ chuāng

国语辞典
灸疗留下的疮口。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灸疗留下的疮口。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灸疮

  • 灸疮,唐宋时代的起泡化脓灸,在《甲乙经》中也有所反映,如第三卷之末提到“欲令灸发者,灸故履底熨之,三日即发也,得发则病愈矣”。
  • 凡著灸疗病,虽然数足,若不得疮发脓出,其疾不愈。如灸疮不发,取故履底炙,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
  • 三日自发,脓出即愈,不得疮发,其疾不愈。
  • 灸后过数三日不发,可于疮上再灸二三壮,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