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然

词典解释: zhuó rán 1.明显貌。 2.焦急貌。 3.嚣张貌。 4.晋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ㄛˊ ㄖㄢˊ  拼音 zhuó rán明白、清楚。▶ 《書經.呂刑》漢.孔安國.傳:「彰著四方,故天下之士無不惟德之勤。」▶ 晉.劉寔〈崇讓論〉:「推讓之風行,則賢與不肖殊矣。」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632页 第7卷 30

词典名字:

灼然

词典发音:

zhuó rán

国语辞典
1.明显貌。 2.焦急貌。 3.嚣张貌。 4.晋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
基本解释

灼然[ zhuó rán ]

⒈  明白、清楚。

书经·吕刑》汉·孔安国·传:「灼然彰著四方,故天下之士无不惟德之勤。」
晋·刘寔〈崇让论〉:「推让之风行,则贤与不肖灼然殊矣。」

引证解释

⒈  明显貌。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今若泄江湖之水,则二堰尤宜先復,不復则运河将见涸而粮运不可行,此灼然之利害也。”
明 方孝孺 《上胡先生书》之一:“人之垂令名於当世者,岂易得哉?盖其才灼然有过於人。”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形状歷久,犹灼然陈於目前。”

⒉  焦急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章丞相 作惭,灼然而语公曰:‘是必以衣服故得罪矣,然愿少留。’”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春秋书贼》:“盾 知跡不可掩,灼然使 穿 逆 成公。”

⒊  嚣张貌。

《明史·西域传三·大慈法王》:“绰吉我些儿 辈出入豹房,与权倖杂处,气焰灼然。”

⒋  晋 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

《晋书·温峤传》:“后举秀才、灼然。”
《晋书·良吏传·邓攸》:“举灼然二品,为 吴王 文学,歷太子洗马、 东海王 越 参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灼然

  • 灼然,汉语词汇。
  • 拼音:zhuó rán
  • 注音:ㄓㄨㄛˊ ㄖㄢˊ
  • 词语解释:1、明显貌。2、焦急貌。 3、嚣张貌。4、晋 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