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琴

词典解释: jiāo wěi qín 1.琴名。 2.泛指好琴。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ㄠ ㄨㄟˇ ㄑㄧㄣˊ  拼音 jiāo wěi qín東漢蔡邕以桐木製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燒焦的痕跡,故稱為「」。▶ 《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焉。」▶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或稱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766页 第7卷 164

词典名字:

焦尾琴

词典发音:

jiāo wěi qín

国语辞典
1.琴名。 2.泛指好琴。
基本解释

焦尾琴[ jiāo wěi qín ]

⒈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

《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引证解释

⒈  琴名。

《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南史·王敬则传》:“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省称“焦尾”。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⒉  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焦尾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