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

词典解释: xūn lóng 1.亦作""。 2.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国语辞典注音 ㄒㄩㄣ ㄌㄨㄥˊ  拼音 xūn lóng一種覆罩在爐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籠。▶ 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紅樓夢.第五一回》:「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麝月笑道:『你今兒別裝小姐了,我勸你也動一動兒。』」亦作「薰籠」。

词典名字:

熏笼

词典发音:

xūn lóng

国语辞典
1.亦作"熏笼"。 2.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基本解释

熏笼[ xūn lóng ]

⒈  一种覆罩在炉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笼。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也作「薰笼」。

《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 薛昭蕴 《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 新退红。”
《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 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熏笼

  • 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使用熏笼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