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词典解释: mǔ lì又称“蚝”、“海蛎子”。软体动物,双壳纲,科。壳形不规则,一个大而隆起,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一个小而平,盖在上面。肉味鲜美,可供食用或加工成蚝油。壳可药用或烧石灰。中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国语辞典注音 ㄇㄨˇ ㄌㄧˋ  拼音 mǔ lì動物名。牡蠣科雙殼類軟體動物。右殼小而薄,左殼大而凸,產於淺海泥沙中,肉味美,營養豐富。亦稱為「青蚵」。

词典名字:

牡蛎

词典发音:

mǔ lì

国语辞典

牡蛎 mǔlì

[oyster] 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牡蛎科),有粗糙不规则贝壳,足小或无,无水管,生活在海底或沿海浅水岩石或其他物体上,或在河口的咸淡水中,取食水流带来的小植物和动物

基本解释

牡蛎[ mǔ lì ]

⒈  动物名。牡蛎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右壳小而薄,左壳大而凸,产于浅海泥沙中,肉味美,营养丰富。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牡蛤”。软体动物,肉鲜美,壳可入药。又名蠔。

《能改斋漫录·方物》引《番禺记》:“蠔之殻,即药中之牡蠣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释名﹞:“牡蛤、蠣蛤、古賁、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集解﹞引《别录》:“牡蠣生 东海 池泽,採无时。”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牡蠣坚筑墻,蛤蜊贱供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牡蛎

  • 牡蛎:软体动物
  • 牡蛎:周笔畅演唱歌曲
  • 牡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