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

词典解释: wù hòu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如植物的萌芽、开花、结实等,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在自然界中,还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初雪、结冰、解冻等,也属现象。可根据安排农事,指导农业生产。国语辞典注音 ㄨˋ ㄏㄡˋ  拼音 wù hòu萬物應節候而異,稱為「」。如草木榮枯,昆蟲發蟄,候鳥往來。▶ 南朝梁.簡文帝〈晚春賦〉:「嗟時序之迴斡,歎之推移。」▶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獨有宦遊人,偏驚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236页 第6卷 25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84页

词典名字:

物候

词典发音:

wù hòu

国语辞典

物候 wùhòu

[phenology;natural phenomena that recur periodically]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基本解释

物候[ wù hòu ]

⒈  万物应节候而异,称为「物候」。如草木荣枯,昆虫发蛰,候鸟往来。

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嗟时序之回斡,叹物候之推移。」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英语natural phenomena of a seasonal nature

德语Phänomen, Anzeichen (S)​

法语phénomène naturel saisonnier

引证解释

⒈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泛指时令。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晚春赋》:“嗟时序之迴斡,叹物候之推移。”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清 史麟 《台城路·秋晚泛舟》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陈去病 《晚抵丰镇》诗:“平畴弥望边尘,蔬果駢闐物候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物候

  • 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