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情

词典解释: wù qíng 1.物理人情,世情。 2.物的情状。 3.众情,民心。国语辞典注音 ㄨˋ ㄑㄧㄥˊ  拼音 wù qíng1. 事物的情狀、道理。▶ 三國魏.嵇康〈釋私論〉:「體亮心達者,情不繫于所欲,故能審賤而通。」▶ 唐.劉威〈遊東湖黃處士園林〉詩:「多與閒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2. 人心、民情。▶ 《後漢書.卷四八.爰延傳》:「所以事多放濫,生怨。」▶ 《晉書.卷一一六.姚襄載記》:「時或傳襄創重不濟,溫軍所得士女莫不北望揮涕。其得如此。」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237页 第6卷 254

词典名字:

物情

词典发音:

wù qíng

国语辞典

物情 wùqíng

(1) [principle]∶情理

物情世态

(2) [human feelings]∶人情

(3) [popular feeling]∶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基本解释

物情[ wù qíng ]

⒈  事物的情状、道理。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贱而通物情。」
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

⒉  人心、民情。

《后汉书·卷四八·爰延传》:「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晋书·卷一一六·姚襄载记》:「时或传襄创重不济,温军所得士女莫不北望挥涕。其得物情如此。」

引证解释

⒈  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唐 孟浩然 《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华亭 王文恭 公宽然长者,于物情多所未諳。”

⒉  物的情状。

唐 刘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
清 俞国贤 《与史文兹饮月下》诗:“物情犹惜晚,吾鬢已成翁。”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

⒊  众情,民心。

《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北齐书·段荣传》:“除 山东 大行臺、大都督,甚得物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自丁亥有 凌司马 洋山 殴诸生一事,大拂物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物情

  • 物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wù qíng,释义是物理人情,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