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词典解释: kuáng quǎn bìng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毒,常见于狗、猫等家畜,人或其他家畜被患的狗或猫咬伤时也能感染。家畜患时,症状是食欲不振,看见水就恐惧,狂叫,痉挛,碰到人畜或其他物体就咬,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人患时,症状是精神失常,恶心,流涎,看见水就恐怖,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全身瘫痪而死亡。也叫恐水病。国语辞典注音 ㄎㄨㄤˊ ㄑㄩㄢˇ ㄅㄧㄥˋ  拼音 kuáng quǎn bìng病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於貓、狗、牛、羊等家畜,人或其他牲畜被患病的牲畜咬時,亦可能感染。毒進入動物體內,可潛伏四至六週。症狀為食欲不振、發燒、頭痛、狂叫、見水即產生咽喉痙攣,最後全身麻痺而死。治療的方法是在三天內注射抗毒血清。亦稱為「恐水病」。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469页 第5卷 1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56页

词典名字:

狂犬病

词典发音:

kuáng quǎn bìng

国语辞典

狂犬病 kuángquǎnbìng

[hydrophobia] 狗、猫等动物的传染病,人或其他家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猫咬伤时也能感染。动物患狂犬病时,食欲不振,看见水就恐惧,狂叫、痉挛,碰到人畜或其他物体就咬,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也叫“恐水病”

基本解释

狂犬病[ kuáng quǎn bìng ]

⒈  病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猫、狗、牛、羊等家畜,人或其他牲畜患病的牲畜咬时,亦可能感染。狂犬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可潜伏四至六周。症状为食欲不振、发烧、头痛、狂叫、见水即产生咽喉痉挛,最后全身麻痺而死。治疗的方法是在三天内注射抗毒血清

英语rabies

德语Tollwut (S, Med)​

法语rage (maladie)​

引证解释

⒈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常见于狗、猫等家畜,人或其他家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猫咬伤时也能感染。家畜患狂犬病时,症状是食欲不振,看见水就恐惧,痉挛,好侵袭人、畜,口渴而不敢饮水,最后衰竭而死。人患狂犬病时,症状是精神失常,恶心,流涎,看见水就恐怖,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全身瘫痪而死。也叫恐水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狂犬病 科普中国

  •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