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埋狐搰

词典解释

搰:挖掘。 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1.【解释】:搰:挖掘。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2.【出自】:《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3.【示例】: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面不意~,迄未有成。 ◎《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面不意~,迄未有成。

《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词典名字:

狐埋狐搰

词典发音:

hú mái hú hú

国语辞典
  • 《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 亦作:狐埋狐扬
  • 基本解释

    狐埋狐搰[ hú mái hú hú ]

    ⒈  狐性多疑,才埋藏一物,随即掘出来看看。比喻人疑虑过甚,反复不定。

    语本《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狐埋狐扬”。

    《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韦昭 注:“埋,藏也;搰,发也。”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十一章:“狐埋狐搰,狡譎万端,能得一和平结果,君等尚足图晚盖。”
    梁启超 《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

    成语解释

    狐埋狐搰

    【解释】搰:挖掘。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出处】《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示例】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面不意~,迄未有成。 ◎《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近义词】狐埋狐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网络解释

    狐埋狐搰

  • 狐埋狐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ú mái hú hú,比喻疑虑过多,反复不定,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