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

词典解释: lǐ fǎ 1.义理和章法。 2.礼法;伦理规范。 3.规律;法则。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ˇ ㄈㄚˇ  拼音 lǐ fǎ1. 義理和章法。多指寫作文章。▶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五.藝文》:「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後世殆不以其為燕人也。」▶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文章總以為主,任他風氣變,總是不變。」2. 規矩和禮法。▶ 《水滸傳.第三三回》:「量劉高不才,頗識些。」▶ 《紅樓夢.第九○回》:「那金桂素性為人毫無閨閣,況且有時高興,打扮得妖調非常,自以為美,又焉知不是懷著壞心呢!」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639页 第4卷 571

词典名字:

理法

词典发音:

lǐ fǎ

国语辞典
1.义理和章法。 2.礼法;伦理规范。 3.规律;法则。
基本解释

理法[ lǐ fǎ ]

⒈  义理和章法。多指写作文章。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世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文章总以理法为主,任他风气变,理法总是不变。」

⒉  规矩和礼法。

《水浒传·第三三回》:「量刘高不才,颇识些理法。」
《红楼梦·第九〇回》:「那金桂素性为人毫无闺阁理法,况且有时高兴,打扮得妖调非常,自以为美,又焉知不是怀著坏心呢!」

引证解释

⒈  义理和章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但昨看 匡迥 的文字,理法虽略有未清,才气是极好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沉先生 是通晓文章的理法的。”

⒉  礼法;伦理规范。

水浒传》第三三回:“量 刘高 不才,颇识些理法……我二人也无甚言语争执,此是外间妄传。”
《红楼梦》第九十回:“那 金桂 素性为人,毫无闺阁理法。”
康有为 《上海强学会章程》:“万国史学、万国公法、万国政教理法……皆听人自认,与众讲习。”

⒊  规律;法则。

李大钊 《研究历史的任务》:“应当解释记录,寻出那些事实间的理法。”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易传》的作者把《易》的辩证观展开了,他是约略探寻到自然的理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理法

  • 理法,读作:lǐ fǎ。词组基本词义是义理和章法、 伦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