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徒

词典解释: shēng tú 1.学生;门徒。 2.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国语辞典注音 ㄕㄥ ㄊㄨˊ  拼音 shēng tú學生。▶ 《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恂素好學,乃修鄉校,教。」▶ 《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融每當講學,必設絳帳,前聚,後陳聲妓,侍女環列左右。」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106页 第7卷 1504

词典名字:

生徒

词典发音:

shēng tú

国语辞典
1.学生;门徒。 2.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
基本解释

生徒[ shēng tú ]

⒈  学生。

《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

引证解释

⒈  学生;门徒。

《后汉书·马融传》:“﹝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宋 欧阳修 《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
金 元好问 《<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
郭沫若 《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

⒉  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生徒

  • 1,中国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地方州县学馆出身,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局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称作生徒。
  • 2,生徒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和牲畜同义。如绍兴,宁波等地,骂人时,经常会出现:你这个生徒!
  • 3,“生”意义为学生,“徒”表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