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散

词典解释

1.畔,通“叛”。背叛离散。

2.违离;散乱。畔,通“叛”。

词典名字:

畔散

词典发音:

pàn sàn

国语辞典
1.畔,通"叛"。背叛离散。 2.违离;散乱。畔,通"叛"。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畔,通“叛”。背叛离散。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 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士大夫过 曲阜 孔氏,无论新故,必加敬爱……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当乎人心。由之足以维繫后世畔散乖异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犹是也。”

⒉  违离;散乱。畔,通“叛”。

汉 仲长统 《述志》诗之二:“畔散五经灭弃《风》《雅》。”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 汉 之《西京》。 班固 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属,无以考其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畔散

  • 畔散,读音pàn sà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背叛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