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逆

词典解释

1.背叛。畔,通“ 叛 ”。《史记·礼书》:“ 孝景 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 错 首名,天子诛 错 以解难。”《汉书·公孙弘传》:“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

2.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 叛 ”。《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鉞,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 清 龙启瑞 《论外臣书归书入例》:“ 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

词典名字:

畔逆

词典发音:

pàn nì

国语辞典
1.背叛。畔,通"叛"。 2.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叛"。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背叛。畔,通“叛”。

《史记·礼书》:“孝景 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 错 首名,天子诛 错 以解难。”
汉书·公孙弘传》:“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

⒉  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叛”。

《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鉞,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
清 龙启瑞 《论外臣书归书入例》:“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畔逆

  • 畔逆是汉语词语,指背叛,畔,通“ 叛 ”,出自《史记·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