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
词典解释: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1.【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2.【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3.【示例】: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
每个人都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有婚姻关系,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晋国安定君位。但由于两国国境想接,双方都要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仍不免发生冲突。 晋历公即位后,因边界纠纷,两国君王在令狐订立盟约。但秦桓公回国后,立刻背叛盟约,偷偷去和楚国结盟。同时强令晋国和秦国一起进攻秦国边界的小国白狄,晋国答应后,秦国又派人偷偷告诉白狄说:“晋国要攻打你们。”白狄和楚国都看穿了秦国的用心,痛恨秦国背信弃义,于是将秦国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晋国。晋国于是联合诸侯之兵迎战秦国,同时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说:“各国诸侯如今都知道秦国惟利是图,不守信用,所以都痛心疾首,都要和晋国亲近友好。现在我们陈兵以待,如果秦国和我们盟誓,则可退诸侯之兵,否则,我们各诸侯国将共同对付秦国。”,一个月以后,两军交战,秦国大败。
痛心疾首首下尻高高下任心心上心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不逢时时不再来来之不易易于反手手下留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
国语辞典
形容痛恨到极点。形容悲伤到极点。犹言狠下决心。
基本解释
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
⒈ 痛恨、怨恨到极点。也作「疾首痛心」。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近咬牙切齿
反赏心悦目
英语bitter and hateful (idiom), to grieve and lament (over sth)
德语von Reue gequält
法语avoir le coeur serré et des maux de tête, se repentir amèrement de ses erreurs
引证解释
⒈ 形容痛恨到极点。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杜预 注:“疾,亦痛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睹此妖孽,摇动中原,莫不痛心疾首。”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如何也。”
邹韬奋 《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汪 逆 精卫 勾结敌人,叛党卖国,早为国人所痛心疾首。”
⒉ 形容悲伤到极点。
引《后汉书·章帝纪》:“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
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札子》:“閭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而坟壠萧然……每一念及,未尝不痛心疾首。”
《花城》1981年第2期:“他急忙转过身来,脸上一阵青白,痛心疾首地对 老田伯 说:‘我对不起你老人家。’”
⒊ 犹言狠下决心。
引《晋书·高瞻载记》:“﹝ 慕容廆 ﹞抚其心曰:‘……君中州大族,冠冕之餘,宜痛心疾首,枕戈待旦,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
严复 《救亡决论》:“彼 日本 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
成语解释
痛心疾首
【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示例】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近义词】深恶痛绝、捶胸顿足
【反义词】感恩戴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
© 汉典
网络解释
痛心疾首 (汉语成语)
痛心疾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òng xīn jí shǒu,形容痛恨(痛心遗憾)到极点,悲伤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