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皮狗

词典解释: lài pí gǒu 比喻卑鄙无耻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ㄌㄞˋ ㄆㄧˊ ㄍㄡˇ  拼音 lài pí gǒu1. 皮膚上長癩癬的狗。或稱為「癩狗」。2. 比喻不要臉,卑鄙無恥的人。或稱為「癩狗」。

词典名字:

癞皮狗

词典发音:

lài pí gǒu

国语辞典

癞皮狗 làipígǒu

(1) [mangy dog]∶长疥癣的狗

(2) [loathsome creature]∶感觉上或道德上令人反感或憎恶的人,无耻之徒

基本解释

癞皮狗[ lài pí gǒu ]

⒈  皮肤上长癞癣的狗。

⒉  比喻不要脸卑鄙无耻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身患顽癣、毛秃皮厚的狗。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

⒉  比喻卑鄙龌龊的人。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你这个癞皮狗,你还在陪着我的儿子。”
艾芜 《伙伴》:“老朱 把眼光横扫过去,现出颇不耐烦的脸色,轻蔑地说:‘你是一只癞皮狗,只会吃人家痾出的现成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癞皮狗

  • 它的名字是根据它的长相而定的癞皮狗的皮很松散,脸上的皮就堆积一起,所以称它为癞皮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