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词典解释: bái tóu wēng ①即“白头鹎”。鸟纲,鹎科。头顶黑色,枕部白色,故名。以昆虫、杂草种子和浆果为食。雄鸟善鸣,可作笼鸟观赏。 ②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上有白色柔毛。早春开花。瘦果多枚相聚,呈头状,上有长白毛,外观似一堆白发,故名。根可入药,能清热解毒。国语辞典注音 ㄅㄞˊ ㄊㄡˊ ㄨㄥ  拼音 bái tóu wēng1. 鬢髮泛白的老人。▶ 唐.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詩:「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2. 動物名。鳥綱雀形目。形體似畫眉,色灰黑,腹白。頭後部有一撮白斑羽毛,故稱為「白頭翁」。3. 植物名。毛茛科白頭翁屬,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毛,葉為二回羽狀複葉。四、五月間,莖頂開暗紫色花,花謝後,雌蕊尖端有毛下垂。可供觀賞及入藥用。

词典名字:

白头翁

词典发音:

bái tóu wēng

国语辞典

白头翁 báitóuwēng

(1) [the old man with grey hair]∶白头发的老人

(2) [starling;chinese bulbul]∶鸟名,羽毛黑褐色,头上毛白色,善鸣叫,捕食虫子

(3) [ Pulsatilla chinensis ]∶植物名,毛艮科多年生草本,花紫红色,果实有很长的白毛,可入药

基本解释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

⒈  鬓发泛白的老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⒉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形体似画眉,色灰黑,腹白。头后部有一撮白斑羽毛,故称为「白头翁」。性吵杂。主要栖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处的开阔地,以昆虫、果实为主食。

⒊  植物名。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毛,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四、五月间,茎顶开暗紫色花,花谢后,雌蕊尖端有毛下垂。可供观赏及入药用。

引证解释

⒈  白发老人。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 高寝 郎 田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⒉  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

《太平御览》卷九九〇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
李白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宋 王安石 《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

⒊  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 权 曰:‘此何鸟也?’ 恪 曰:‘白头翁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
《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