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汗

词典解释: bái hàn 1.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国语辞典注音 ㄅㄞˊ ㄏㄢˋ  拼音 bái hàn用力或驚懼時所流的汗。▶ 《戰國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晉書.卷九四.隱逸傳.夏統傳》:「聞君之談,不覺寒毛盡戴,四帀,顏如握丹,心熱如炭,舌縮口張,兩耳壁塞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0页 第8卷 174

词典名字:

白汗

词典发音:

bái hàn

国语辞典
1.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基本解释

白汗[ bái hàn ]

⒈  用力或惊惧时所流的汗。

《战国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帀,颜如握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

引证解释

⒈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鲍彪 注:“白汗,不缘暑而汗也。”
《淮南子·修务训》:“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於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
《晋书·夏统传》:“统 勃然作色曰:‘……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汗

  • 白汗,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