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蛮

词典解释

古族名。唐代分布于今云南滇池和洱海地区及四川南部,为西爨的主要居民。以农业为主。唐时其首领参与南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领段氏在云南建立大理国。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词典名字:

白蛮

词典发音:

bái mán

国语辞典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云南省滇池﹑洱海地区及四川省南部。唐时其首领参加了南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领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中居今洱海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 云南省 滇池、洱海 地区及 四川省 南部。 唐 时其首领参加了 南诏 政权。 后晋 天福 二年(公元937年),首领 段氏 在 云南 建立了 大理国。白蛮 中居今 洱海 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杜甫 《秋风》诗:“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
《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东谢蛮,其地在 黔州 之西数百里,南接 守宫獠,西连 夷子,北至 白蛮。”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威行 乌 白蛮,解辫冠裾。”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蛮

  • “白蛮”,是古代中国对其西南诸族的泛称。隋唐时期,华夏民族将中国西南一带社会发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体泛称为“乌蛮”、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相近的群体泛称为“白蛮”,“乌蛮”与“白蛮”不是专指哪个民族,只是特定时代对特定人群的一种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