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

词典解释

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北3公里苏门山下,卫河上源。因泉出无数,故名百泉。泉水汇聚为巨池。面积3.4万平方米。水深3米。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大加修筑,绕岸砌石,南卧长桥。沿湖有卫源庙、白露园、灵源亭、涌金亭、喷玉亭、清辉阁、啸亭等古迹,及唐、宋以来石刻碑铭三百多种。建有石渠及电灌站。

词典名字:

百泉

词典发音:

bǎi quán

国语辞典
①在河北邢台市。有十五个泉群,水量大,水质好,是当地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水源。②在河南辉县市。泉水汇聚为巨池。经历代开凿成湖,面积为34万平方米。湖畔遍布亭台楼榭和寺祠院殿。有唐宋以来石刻碑铭。为河南著名风景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百泉 (河南省百泉)

  • 百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
  • 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景区内主要有百泉湖、苏门山、碑廊、啸台、清辉阁、邵夫子祠等50多个景点。。
  • 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南宋岳飞,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