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

词典解释

明 宫殿名。 本名 奉天殿 , 清 改名 太和殿 ,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皇极殿 ,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 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 ,中曰 中极殿 ,后曰 建极殿 ,所谓三大殿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词典名字:

皇极殿

词典发音:

huáng jí diàn

国语辞典
  • 宫殿名。本名奉天殿改名太和殿,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北京市·故宫内。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明 宫殿名。本名 奉天殿,清 改名 太和殿,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皇极殿,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
    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中曰 中极殿,后曰 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皇极殿

  • 皇极殿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的精华。
  • 一指太和殿。皇极殿本名奉天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奉天殿或皇极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 二指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以下所指的即是此宫,而非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