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

词典解释: pí zi 1.表面。 2.包或裹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3.皮革或皮毛的统称。国语辞典注音 ㄆㄧˊ ˙ㄗ  拼音 pí zi1. 無賴、賴皮。▶ 《金瓶梅.第六七回》:「老先兒倒猜的著,他娘子鎮日著纏著哩!」2. 表皮。▶ 如:「書」。或稱為「皮兒」。3. 皮革或毛皮。4. 果實的殼。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675页 第8卷 51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87页

词典名字:

皮子

词典发音:

pí zi

国语辞典

皮子 pízi

[fur] 皮革或毛皮;表皮

基本解释

皮子[ pí zi ]

⒈  无赖赖皮

金瓶梅·第六七回》:「老先儿倒猜的著,他娘子镇日著皮子缠著哩!」

⒉  表皮。

如:「书皮子」。

⒊  皮革或毛皮。

⒋  果实的壳。

英语skin, fur

法语peau, fourrure

引证解释

⒈  表面。

《朱子语类》卷七六:“是入细直彻到底,不只是到皮子上。”

⒉  包或裹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如:书皮子;馄饨皮子。

⒊  皮革或皮毛统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皮子

  • 皮子:汉语词汇
  • 皮子:漫画家
  • 皮子 (汉语词汇)

  • 皮子 pízi是指皮革或毛皮;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