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

词典解释


官名。西汉武帝时为专卖盐铁,在河东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渤海章武县(今河北黄骅西北)、蜀郡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南海番禺县(今属广东)等二十八郡三十五处置盐官,隶大司农。东汉时隶郡县,主收盐税。
镇名。在浙江省海宁市西南,滨杭州湾。钱塘江口海潮至此汹涌澎湃,为著名观潮地之一。三国吴置盐官县,唐代筑城设镇。历为盐官县、盐官州、海宁县、海宁州治所。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宁县治迁硖石镇。有海神庙、镇海塔、安国寺经幢、王国维故居。特产“盐官药刀”。

词典名字:

盐官

词典发音:

yán guān

国语辞典
  •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代。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 汉 代。

    汉书·王尊传》:“太守察 尊 廉,补 辽西 盐官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汉武帝豪强手中收回盐业全国设立盐官。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盐官 (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

  • 中国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频繁用兵,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前122年一前115年)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中央归大司农属下的斡官经营,纳入国家财政。在产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盐官,盐官没有长。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盐官主管盐的生产、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设置盐官的郡国和县共37处,分布于27个郡国。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后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汉和帝永元年(88年)即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