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

词典解释: xiāng sī zǐ 1.红豆的别名。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ㄤ ㄙ ㄗˇ  拼音 xiāng sī zǐ1. 雞母珠的別名。見「雞母珠」條。2. 動物名。蠑螺殼口的附屬物,投入醋中則旋動。或稱為「郎君子」、「醋鱉」。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749页 第7卷 1147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20页

词典名字:

相思子

词典发音:

xiāng sī zǐ

国语辞典
红豆的别名。
基本解释

相思子[ xiāng sī zǐ ]

⒈  鸡母珠的别名。参见「鸡母珠」条。

⒉  动物名。蝾螺壳口的附属物,投入醋中则旋动

引证解释

⒈  红豆的别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相思子 (豆科相思子属植物)

  • 相思子(学名:Abrus precatorius L.),别称红豆,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近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荚果长圆形,果瓣革质,成熟时开裂,有种子2-6粒;种子椭圆形,平滑具光泽,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 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Abrine)的蛋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种子可以做成珠串饰物与打击乐器;台湾民间亦流传有以茎入茶增添香气的做法。
  • 产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中。广布于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