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

词典解释: méi shān1.《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代称。苏为四川人,故称。国语辞典注音 ㄇㄟˊ ㄕㄢ  拼音 méi shān1. 古人常以青色畫眉,眉色看起來與遠山的顏色相似,故稱為「」。▶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四齣》:「不勞你玉纖纖高捧禮儀煩,子待借小飲對。」2. 縣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瀕岷江西岸,舊為眉州,宋代文學大家蘇洵父子即為此地人。農產有稻、小麥、油菜籽等;礦產則有硝、石膏。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793页 第7卷 1191

词典名字:

眉山

词典发音:

méi shān

国语辞典
1.《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代称。苏为四川眉山人,故称。
基本解释

眉山[ méi shān ]

⒈  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

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⒉  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英语Meishan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Sichuan

德语Meishan (Ort in Sichuan)​ (Eig, Geo)​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唐 韩偓 《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⒉  宋 代大文学家 苏轼 的代称。 苏 为 四川 眉山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书记》。”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 眉山,不知汪洋跌荡,得之 庄周 者为多。”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 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 则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眉山 (四川省地级市)

  • 眉山,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东邻内江、自贡、资阳,南连乐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眉山地区,设立眉山市,管理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 眉山古称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两宋期间,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
  • 眉山也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和“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境内拥有三苏祠、世界第一大双佛“齐山双佛”、柳江古镇、黑龙滩、瓦屋山、峨眉半山七里坪等著名景点。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7%,城区绿化率达37%。眉山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示范城市和中国城市交通数字化建设试点城市。眉山是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2013年,眉山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眉山市荣获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称号。
  • 眉山是著名的中国泡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是著名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唐宋八大家,眉山占据了三个。
  • 眉山曾被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一城一味》挑选为中国七大美食之城之一。
  • 眉山 (汉语词语)

  • 眉山释义: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苏轼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