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

词典解释

县名。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江那镇。1933年由文山、广南两县析置砚山设治局,1935年改砚山县。因境内维摩山巅有方池,形如端砚,水色深黝如墨,故谓之砚山。产稻、玉米、花生、油菜籽及多种水果和三七等药材。森林茂密,产有油桐、油茶和云南松。矿产有锰。工业有采矿、冶炼、水泥、机械、电力、化肥等。名胜有城子山公园、海子边湖。

词典名字:

砚山

词典发音:

yàn shān

国语辞典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元 揭傒斯 有《砚山》诗。

贾似道 《悦生随抄》:“江 南 李氏后主 尝买一砚山,径长纔踰尺,前耸三十六峯,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 江 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 米老 元章 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砚山

  •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888平方千米,2014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48.7万人。砚山县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其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