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石

词典解释

可用来做砚台的石头,也指砚台

词典名字:

砚石

词典发音:

yàn shí

国语辞典

砚石 yànshí

[ink stone] 可用来做砚台的石头,也指砚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可作砚台的石头。

韩愈 《高君仙砚铭》:“儒生 高常,与予下 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⒉  指砚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有钱大官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 中国 是‘文雅的国度’。”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砚石

  • 砚是研墨和掭笔的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好砚发墨好,不伤笔。砚石即制砚之石,指能用于制砚的矿物集合体——岩石。并非任何岩石都能做砚石,只有具备质地致密滋润、细中有锋、硬度适中、单层厚度较大的沉积岩和变质岩才能用作砚石。
  • 好砚须好石,加上精工制作,便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对砚的欣赏除欣赏砚石本身外,更多地集中在制作上。石美,形更要美,再配以雕刻、镌画、铭文、钤印和命名等手法使之成为和谐完美的一体,方可称得上美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