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

词典解释: xiāo shí 1.矿物名。白色结晶体,可制火药﹑炸药和肥料。又称火硝。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ㄠ ㄕˊ  拼音 xiāo shí一種礦物,成分為硝酸鉀。屬斜方晶系,為針狀或毛髮狀的集合體,可為製火藥、硝酸等的原料。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653页 第7卷 105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29页

词典名字:

硝石

词典发音:

xiāo shí

国语辞典

硝石 xiāoshí

[nitre;saltpetre;potassium nitrate] 矿物名。白色结晶体,又称“火硝”,可制火药、炸药

基本解释

硝石[ xiāo shí ]

⒈  一种矿物,成分硝酸钾。属斜方晶系,为针状或毛发状的集合体,可为制火药、硝酸等的原料。

英语niter, saltpeter, potassium nitrate KNO3

德语Salpeter

法语nitre, salpêtre, nitrate de potassium

引证解释

⒈  矿物名。白色结晶体,可制火药、炸药和肥料。又称火硝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或以露於铁器中,以玄水熬之为水;或以硝石合於筒中,埋之为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硝石 (词语)

  • 硝石又称焰硝、钾硝石等。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可用于配制孔雀绿釉。还可用作五彩、粉彩的颜料。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到334°C即分解放出氧。工业上是制造火柴、烟火药、黑火药、玻璃的原料和食品防腐剂等。在智利等地经开采和富集可直接制得硝酸钾。